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武汉地铁规划图-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交通图-武汉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地见效,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在新征程上,要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指导实践。从发出“绿化祖国”伟大号召到提出“保护环境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到提出科学发展观,生动展现了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关系问题取得的创新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要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不断丰富拓展,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把握其科学性、真理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努力书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不断筑牢党长期执政的群众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坚决向污染宣战,“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均圆满完成。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比2015年上升5.8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相比2015年下降28.8%。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2015年的66%提高到2020年的83.4%。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作为生态环境工作努力的方向,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污染防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优美的生态环境,过上更健康更幸福的高品质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是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更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沿袭发达国家走过的高耗能、高排放的老路,否则资源环境难以承受,必须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子,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面对环境与气候的双重挑战,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坚持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转型,减缓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抓住“十四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窗口期,坚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定不移把降碳摆在更加突出、优先的位置,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和绿色技术创新,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环境治理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坚持与国际社会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积极引领全球多边环境治理,携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是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体现。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国坚持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彰显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导力和负责任大国担当。深入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智慧和行动支撑。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公约义务,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加强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合作,讲好绿色复苏及碳中和愿景下的中国故事,与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艰辛探索。1973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32字”环保工作方针。改革开放时期确立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创新举措,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领导和推进一系列具有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发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印发实施《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组织编制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百年征程,初心如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砥砺奋进。

  8月9日,来自中国、越南、尼日利亚、也门等国的摄影师和留学生,在澜沧江昂赛大峡谷体验漂流。

  2022年8月10日,雨后初霁,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古长城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壮美如画。

  2022年8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选手在那达慕大会上参加射箭比赛。日前,兴安盟那达慕正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草原举行。本届那达慕大会期间将举办诗歌那达慕、传统美食那达慕、音乐那达慕以及赛马、射箭、搏克比赛等活动。

  2022年8月8日,在重庆万盛经开区南桐镇金兰坝村,青山绿野与金黄色稻田和鱼塘相互映衬,田野的线条在稻田中穿梭,美不胜收。近年来,当地加快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将绿色还给矿山,昔日采煤沉陷区,今日放眼满山绿。

  近几年,青海省不断加大投入和保护治理力度,持续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显著提升,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休闲。

  随着暑期到来,天台山进入旅游旺季,当地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挖掘提升太阳文化资源,聚力打响日照太阳文化品牌。

  暑假期间,东港区充分发挥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用,招募老师、志愿者等深入到268个乡村书屋,为学生开展各类教育服务,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

  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姚家塝村在灼灼其华的紫薇花和翻着金浪的水稻点缀下,恰似一幅恢宏绚丽的锦绣画卷。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镇珍珠列岛碧波涟漪,远山、翠岛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美不胜收。

  2022年8月3日,由中铁十一局施工的湖北省襄阳市环线提速改造工程跨襄阳北编组站大桥T3主墩顺利实现转体。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蜜蜂养殖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蜂农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2022年7月29日,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闫乡东吕店村农民为铁棍山药进行管护作业。盛夏时节,豫西大地黄河南岸广袤的田野里,红薯、铁棍山药、葡中药材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农民们正抢抓农时进行管护作业,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2022年7月28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条沿村1500亩梨园内,脆甜可口的翠冠梨挂满枝头,农户们忙着采摘、装箱、运输,呈现一片繁忙的丰收美景。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市场行情看好,预计全村梨子总销售超千万元,人均增收超2000元。

  2022年7月26日,辽宁省沈阳市30余位小学生在辽宁猎鹰国防教育基地参加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活动。八一建军节前夕,学生们通过军事拓展项目训练,培养自主独立的生活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国防意识。

  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天子山索道工作人员对索道运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该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预约游览等服务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景区内高空客运索道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保障高温天气下旅游接待安全。

  2022年7月24日,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在废弃尾矿上修建的景区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2022年7月22日,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印象·袁家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跑驴(丁嘴跑驴)非遗传承人在为游人表演

  2022年7月2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龙胜村小山漾淡水珍珠养殖基地,养殖户在采收珍珠蚌。

  2022年7月18日,有着“天鹅之城”美誉之称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湖面上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白云城市相连接,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2022年7月17日在江苏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码头拍摄的世界首艘3000吨级自升式风电安装船。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