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武汉地铁规划图-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交通图-武汉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觉得要达到总书记的要求,理论工作不仅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动人。

  我们时代的理论要反映群众生活,一定是鲜活生动的,与老百姓情感相通、感受相符,而非艰深晦涩的;一定是扎根于中国深厚的历史传统,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艰辛历程,与民族记忆相互印证,而非把某些西方理论视为金科玉律,拿着到处裁量评判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只有心中有情,才能感染别人。情感只有升华为信仰,才能迸发出打动人心的磅礴力量。老一辈革命家几乎都是从解救同胞、振兴民族的朴素感情出发来寻找信仰,并将其作为终身奋斗的动力。今天,理论工作者一方面要把对人民的深情体现在善于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群众解疑释惑上,了解群众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把群众的期望、诉求,甚至不满、抱怨时时放在心上,带着对群众的真情从理论高度思考解决之策;另一方面,党的创新理论是群众智慧的结晶,要把对群众的感情自然转化成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感情,依托感情助力信仰的坚定执着,自觉回击驳斥那些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居心叵测的谬论。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空洞乏味的说教打动不了群众,接地气、有温度的理论才能深入人心。理论的温度来源于对群众身边问题的关注度。理论若没有问题意识,就好比枪膛里面没有弹药。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往往能够折射出重大的改革命题,只是我们有时缺乏发现问题的眼光,缺乏扎实的调查研究。******东同志把调查研究不仅看作是工作方法,而且看作关系革命成败的大事。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复杂程度、敏感程度前所未有,这更加要求我们深入到生动的实践中,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将心比心地去感受、去体验,经过多次“交换、比较、反复”,直到觉得“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时,抓起笔来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只有如此,理论才真正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历史和现实紧密相连。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当前,有的研究成果洋洋万言、离题千里,有的论证繁复、结论牵强,有的生搬硬套、故弄玄虚,有的画地为牢、自娱自乐,有的寻章摘句、老调重弹。如此种种怪象的根源之一,在于缺乏对历史的把握,尤其对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缺乏了解。为什么会对这段历史缺乏深刻的把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这段历史与我们自身联系起来,缺乏对它的挚爱。邓小平同志曾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这个精神动力之所以能够形成,就在于我们与之有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真情。

  理论要以情动人,语言就要活泼生动、亲切质朴,不能拒人千里之外。读老一辈革命家的文章,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感觉仿佛是和老乡面对面谈天说地。这种淳朴的文风是共产党人特有的魅力,这样的语言才最能打动人。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