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武汉地铁规划图-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交通图-武汉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冷了、阴了有供暖、有补光,干了、湿了喷雾机、除湿机随时切换,渴了、饿了水肥一体机提供“管家式服务”……不管棚外多少度、刮几级风,这里的果蔬依靠各种新奇的“黑科技”,在舒适的环境中过着安逸的生活。

  山东是中国蔬菜主产区,一度因蔬菜产量高,被国人称为“最会种菜”的省份。这里分布“北寿光、南兰陵、西莘县”三大蔬菜种植基地,撑起了山东蔬菜在全国的江湖地位。

  地处鲁南的兰陵县被誉为“山东南菜园”,常年种植蔬菜120万亩、年产新鲜蔬菜500万吨左右,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疏通集散地。

  也许你不知道兰陵蔬菜,但一定听过“苍山蔬菜”“苍山大蒜”“苍山牛蒡”的名号。2014年,临沂市苍山县改名为兰陵县。更名之后的兰陵县依旧保留“苍山蔬菜”“苍山大蒜”等特有品牌标识。

  当下,兰陵县在全国拥有庞大的蔬菜市场群,苍山蔬菜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运销队伍已达到40万人,特别是在上海有超20万人之多。

  据相关部门测算,上海蔬菜六成以上由兰陵人经营,“一天不见鲁Q,吃菜就犯愁”成为上海市民对兰陵蔬菜最深的感触。以“鲁Q”临沂籍车牌号开头的货车,每日往返上海和兰陵之间运送时蔬。“苍山蔬菜”稳稳地占据“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市场。

  但是当你迈入兰陵县,却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所到之处不再是一幅人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图,而是一派“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的现代农业新景。

  “山东人种菜已经进化到这种程度了吗?”走进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智能化温室,人们惊叹于高配置的“科技与狠活”,调侃这里哪是菜园子,简直就是“超级工厂”。

  团团簇簇的绿叶菜像垒积木一样层层迭迭,在排排白色立架上“筑绿”成墙;累累“番茄串”倒挂为帘,红白相间的“空中草莓”升降自由;看不到土,也鲜有人,蔬菜从育苗、培植到收获全靠智能机器人;自动灌溉、水肥一体、光伏补光、恒温恒湿,未来农业的雏形大概就是这样吧。

  “与传统蔬菜大棚相比,新型智能温室模块化的建造模式可以使温室做到非常地大、非常地高,不受框架结构所限制。”手指着长在“管道”里的生菜,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经理刘雁滨向记者介绍说,智能温室里可以实现立体种植,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实现种植面积最大化、立体化。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农业公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核心区占地1万亩,建成智能温室10万平方米,融合了农业科技馆、锦绣兰陵、兰香东方、华夏菜园等十几个室内智能场馆。

  刘雁滨说,通过新型物联网传感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他们借助手机、电脑就能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作业,取代过去大量的人工管理。“这样的智能管控也改变以往凭经验种菜的局面,让种植更精准化。”

  此外,智能温室还融入光伏补光功能,满足植物光照需求,并应用“碳捕捉”“碳使用”技术,精准为大棚农作物施“碳肥”。

  刘雁滨解释说,所谓的“碳捕捉”技术就是专业公司到火电厂捕捉二氧化碳,将其装入专用储运设施中,通过运输送到温室内。温室通过电脑控制根据植物生长的阶段需求,科学释放二氧化碳,增加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光合作用,从而消耗掉二氧化碳,实现人们现在所说的“碳中和”,达到“碳使用”的目的。

  “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植物所需的‘碳肥’,能提高蔬菜的坐果率,成品率,理论上能达到增产约5-10%的效果。”刘雁滨说。

  当下,在兰陵县的广袤田野里,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遥感等先进技术应用更加广泛,水肥一体化设备、多功能物理植保机、嫁接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正在迅速推广,便于机械化操作的全钢骨架无支柱大棚逐渐铺开,绘就现代农业“新画卷”。

  近几年,兰陵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产品涵盖肉、蛋、奶、蔬等12大类,已形成富有兰陵特色、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年产值约100亿元。

  预制菜的主力市场在长三角。相比其他地方,兰陵预制菜在市场开拓上具备先天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兰陵县约有30万人在长三角从事蔬菜销售,成为抢滩”预制菜新“风口”的主力。

  背靠“中国物流之都”临沂,兰陵120家物流企业遍布全国1500个城市的运输配送站。兰陵人现已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地区开办实体店、设立预制菜专柜600处,实现上游食材供应链、中游菜品生产链、下游全场景消费链协调发展。

  未来,从带着露珠的新鲜蔬菜到别有风味的预制菜,兰陵县拎稳“菜篮子”,端牢“菜盘子”,广开食源,丰盈千家万户的“饭碗”。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