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武汉地铁规划图-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交通图-武汉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新华社天津5月13日电(记者刘惟真)近年来,医护工作者的抗疫风采激励着不少青年人投入医疗事业,我国护士队伍不断充实、综合能力持续提升。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护理行业在男性择业时仍属于“冷门”,医院与相关院校往往面临男性护理人员招聘、招生“两端荒”的困境。如何进一步破除男护士的择业顾虑,促进我国护理事業全面發展?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隨著護理診療技術的完善,我國護士群體逐步成熟壯大。然而在多地醫療機構內,男護士的蹤影卻依舊難尋。

  “我所在的科室一共99名護士,其中有21名男護士。由于在ICU病房工作,科室男護士的配備比例在醫院裏已經是非常高的了,很多科室只有一兩位、甚至沒有男護士。”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沈悅好說。

  業內人士表示,不少醫院都面臨著男性護理人員短缺的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護士隊伍人數達501.8萬人,男性護士占比3%。男護士比例雖有所提升,但仍偏低。

  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介入中心護士長王海江介紹,不少男性護理人員體力、耐力充沛,在管理、操作電子機械設備方面較爲擅長,在醫療體系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實際上在ICU、急診醫學科等科室,男護士占比20%左右的情況比較理想,但目前多數醫院很難達到這一標准。”王海江說。

  “用工端”人才緊缺,“招生端”也常常“遇冷”。在各大醫科院校,申報護理專業的男性學生比例普遍較低,很多是被“調劑”而來。“每個年級幾乎只有幾個男生,90%以上都是女生。”沈悅好說。

  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護理部幹事寇新華說,目前二三線城市醫療機構男護士招聘、高校男性護理學生招生缺口仍然較大,男性護理人員隊伍有待進一步充實。

  ——社會刻板印象仍存。記者發現,受傳統思維的約束,仍有不少人認爲男性從事護理工作“境遇尴尬”。“雖然如今患者普遍對男護士的接受程度比較高,但出門在外說起職業時,一方面爲自己能夠救死扶傷而驕傲,另一方面也因爲自己是男護士有些羞于啓齒。”吉林長春的青年男護士小绮說。寇新華介紹說,家長對護理工作認識理解不足也容易影響孩子的專業選擇,“很多人仍然認爲護士的工作僅僅是打針、發藥,不願讓孩子從事這一行業。”

  ——入行成長周期較長。沈悅好介紹說,護理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入職後首先要經過3年左右的規範化輪轉培訓,之後一般還至少需要3至5年才能成長爲一名具備紮實的實操能力的護士;而達到“成熟期”培養周期更長,一般需要8到10年的時間。“男孩子面臨著現實生活壓力,而在入職初期,護理行業相比其他很多職業而言薪資競爭力不強,這也是客觀上制約男性選擇的重要原因之一。”沈悅好說。

  ——職業發展“後勁”不足。王海江說,現在一些男性護理人員只是抱著“好就業”的心態選擇這份工作,不少男護士在入職數年後轉行“跳槽”到其他平台。“只有建立了清晰的職業規劃,才能真正紮根崗位、不斷成長。隨著男性從業者增多,良性有序的競爭更能激發大家的職業潛能,促使男護士不僅走得進、更能留得住。”王海江說。

  多位專家建議,幫助男性護理工作者排除顧慮,爲從業人員打造實現理想的平台。“可以通過建立男護士工作委員會、青年男護士論壇等一系列舉措幫助男護士搭建起溝通學習、施展才華的橋梁。”沈悅好說。

  其次,优化护理学教育体系,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以适应临床护理需求。魏力等建议,相关院校要提升护理学教育水平,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拓展临床专科护士培养与使用,更好地促进护士职业规划与个人目标的融合。

  王海江认为,医学院校可及时分析民众对各个医疗细分领域的需求,预先对护理学学生进行规划分流,引导学生提前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准备。“通过高校教育提升护理学的专业性,吸引更多男性加入护理队伍、发现职业价值,从而形成人才供给的良性循环。”王海江说。

  此外,寇新华、王海江等也建议,通过加强宣传引导等方式,促进公众对护理行业的认识和理解。“疫情期间,大家对医护人员的了解加深,对男性从事护理行业的看法也有所转变。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将会有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护理队伍,为我国医疗事业贡献力量。”沈悦好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