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武汉地铁规划图-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交通图-武汉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今年35 岁的邵国升是上口镇张家留营村人,现为武警部队某部一级上士。作为一名入伍15 年的“老兵”,他已经在川西雪域高原坚守了12年。从普通新兵一路成长为出色的“一级上士”。期间,他在高原上传播各类蔬菜种植技术,建起6个高标准智能温室蔬菜大棚,打造了“万仞冰峰、十亩菜园”的绿色奇迹。

  在奔忙部队工作的同时,邵国升还热心公益,一次次把寿光人的爱心传递给当地的困难儿童。因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异,他先后荣立三等功三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武警四川省总队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甘孜州“拥政爱民”先进个人等荣誉。2023年初,邵国升又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寿光市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上口镇主要负责同志为其家属送去了二等功喜报、牌匾和奖励金。

  高中毕业后,邵国升参军成为一名武警战士。“我是2008年入伍的。离开家乡时,寿光市人武部的领导给新兵送行,嘱咐我们在部队要好好干,力争为家乡增光添彩。那些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在部队严格要求自己,坚决不给家乡丢人。”回忆起新兵岁月,邵国升感慨颇多。

  每一次训练,邵国升都拼尽全力;每一次比武,他都瞄准第一。由于成绩突出、表现优异,邵国升刚下连不久,部队就选定他参加院校通信培训。学习期间,邵国升努力学习各种通信专业知识,口袋里的“通信常用技能册”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通过刻苦钻研,他的专业技术在部队里逐渐崭露头角。期间,他还主动申请做部队大型训练、演习的通信保障,经常参加部队各级组织的通信比武,先后熟练掌握了某型综合指挥车和卫星便携站操作使用技能,顺利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卫星通信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成功“转型”为一名通信兵。

  邵国升不仅是通信领域的“专家”,还是营房 建设领域的“高手”。“单位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要学就学最好,要干就干第一。”2018年,为了满足新营区建设的需要,邵国升主动请缨,再次踏上转型之路。那年,部队新营区建设项目开工,部队让邵国升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白天,邵国升在工地监督项目推进情况,晚上加班加点收集资料、钻研标准、学习法规、整理笔记……生怕因为自己的半点儿粗心造成部队损失。经过刻苦学习,他考取了国家一级建造师证、施工员证、技术员证、测量员 证等多种专业证书,成为部队新营区建设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几年来,他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针对新营区施工图纸和技术方案,反复进行测算评估,先后向部队党委领导提出可行性优化建议100余条,累计节约经费数百万元。

  经常会有战友问邵国升,是怎样一种信念支撑他一直拼搏下去,每次他都会告诉战友:“如果你了解我的家乡,就不会觉得好奇了。寿光人民肯吃苦、能奋斗,靠着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把寿光建设成全国百强县和闻名遐迩的蔬菜之乡。我身上流淌着寿光人的血液,自然也继承着寿光人的优良品质。”

  长期以来,由于驻地海拔高,邵国升所在部队的主要食用土豆、白菜、萝卜及小部分叶类蔬菜,其余大部分要从外省或成都运输,不仅菜价高,而且品质不稳定、种类也少。“特别是到了冬季,蔬菜品种本身就少,一旦遇到大雪天气,蔬菜根本就运不进来。”邵国升就想,能不能在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上种植大棚蔬菜?“寿光有着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寿光菜农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作为一名在蔬菜大棚里成长起来的寿光人,我有责任把寿光蔬菜种植技术传播到雪域高原,帮助驻地部队甚至部分群众解决吃菜难、买菜贵的问题。”邵国升说。

  2019年,邵国升所在部队提出了反季节蔬菜种植计划,他立即响应并积极实地调研。征得部队同意后,在部队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开始实施大棚蔬菜建设规划。利用假期时间回到寿光后,他每天冒着高温泡在洛城街道的高标准示范园里,研究高标准智能温室建设技术;回到村子,他又向父母和村里的老少爷们请教大棚蔬菜种植经验,他用心学、用心记,每天满脑子都是大棚建设的各种数据和各种蔬菜的生长习性。

  回到部队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化验土壤、测量水质……“那时候压力特别大,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完美,不然就愧对家乡父老和部队领导的信任。”白天反复测量数据,晚上对数据进行反复统计、计算,邵国升熬了一个又一个通宵,头发一掉就是一把。”终于,六个高标准蔬菜大棚的“图纸”在邵国升的脑海中日渐清晰。

  部队驻地平均海拔3400多米,昼夜温差大,高寒、大风、大雪都是对蔬菜大棚种植的考验。图纸出来后,邵国升又反复测量、调整,直至满意。2022年8月,部队蔬菜示范园正式动工建设,期间,他日夜守在工地上,不论是寒风凛冽,还是大雨倾盆,他都寸步不离。蔬菜大棚建好后,他的脸足足黑了两个“度”,人也瘦了一大圈。当年12月,占地13亩的6个高标准大棚拔地而起、整齐划一。

  据介绍,6个蔬菜大棚预计年产蔬菜20吨左右,不仅能够解决官兵吃菜难、吃菜少等问题,也让部队的官兵对寿光蔬菜有了深层了解。想到大棚里很快就能结出沉甸甸的西红柿、黄瓜、五彩椒等蔬菜,邵国升知道,他的“绿色梦想”实现了!那一刻,一路的辛酸全都没了,他把寿光的好技术带到了雪域高原,从此扎根、发芽、成熟、结果……

  “邵叔叔,藏历新年快到了,你能来和我们一起过年吗?”进入1月后,很多邵国升帮助过的高原孩子给他发来信息,希望能与他一起度过藏历新年。“小时候家里穷,家乡父老和许多爱心人士帮助了我,让我有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后来,我进入部队,是党和部队悉心培养了我,我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当地的一些困难儿童。”邵国升说。

  2011年,邵国升在参加野营拉练的路上,遇到了几名衣着破烂、面黄肌瘦的孩子,他们正在到处寻找食物。那一幕深深刺痛了邵国升的心。回到单位,身体疲惫的邵国升毫无睡意,满脑子都是那几个孩子渴望的眼神。他决定,要发动寿光的家人和朋友帮助这些孩子。

  于是,他把孩子们的情况发到家人、同学群里,动员大家捐衣捐物。如今,他的爱心群里已有200多人,大部分是寿光的爱心人士,他们在邵国升的同学或者朋友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到帮扶高原困难儿童的队伍中。随着爱心人士不断增多,每隔几天邵国升就会收到来自寿光的给高原困难儿童寄去的衣物和生活用品,然后,他会利用休息时间转送给孩子们。

  为了帮助当地村民发展农业,邵国升还主动购买各类农业书籍送给村民,并传授在家所学的农业种植技术,鼓励他们采取电商营销、市场自销等方式销售农产品。同时,他主动联系亲朋好友采购村民手中的农副产品。

  截至目前,邵国升带动战友及家人帮助藏区贫困群众和特困儿童70余人次,其中长期关注帮扶的有13人。

  梦想的实现,凝聚着先辈筚路蓝缕的奋斗、后人笃行不怠的赓续。“在寿光这片红色土地上,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烈,他们把生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和平年代,又有一批又一批的寿光年轻人选择从军报国,他们走进部队,奋斗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把自己的青春梦想融入祖国复兴的大潮中。”邵国升说,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哪怕穷山距海,也应追光前行。他愿做川西高原上的一颗“寿光火种”,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矢志不渝、砥砺奋斗,为了祖国的强军兴军事业,奉献一生。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