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安徽全椒二郎口镇:古韵新声唱响文旅融合曲

时间:2025-06-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春风拂过滁河岸,在皖东全椒县二郎口镇广平村,千亩桃林硕果累累﹔西墅别院裡,游客在乡愁记忆馆的老物件前驻足﹔广平老影剧院中,非遗“双条大鼓”的节奏鏗鏘有力——这座有着深厚底蕴的千年古村,正以文化為核心,探索融合发展路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奏响属於自己的乐章。

  漫步村中,闲置农舍巧妙改造的“谐润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成為集党员教育、村民议事、阅读学习等功能於一体的精神家园,让“和谐乡风、润泽万家”的理念深入人心。西墅别院四幢江淮民居风格建筑静默诉说着广平村的歷史,红色教育馆扫码即可聆听红色经典与党史故事,让学习触手可及、生动鲜活。人文歷史馆娓娓道来广平村的千年沧桑,从三国时期“巨镇”的辉煌,到伍子胥“谎粮墩”的传说,再到丰乐古城遗址的变迁,歷史脉络清晰可感。乡愁记忆馆珍藏的老照片、旧农具、生活器物,无声诉说着过往的岁月,成為村民情感的寄托和游客了解乡村变迁的窗口。非遗馆集中展示了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產,“八朵云”的“盾牌”道具、“五马破曹”的精致服装、“双龙舞”的威武龙身等,通过照片、实物的生动呈现,让璀璨的非遗瑰宝可观可感。

  最令人惊嘆的蜕变,当属1976年建设的老影剧院,2021年通过升级改造,如今被重塑為三层文化地标,可容纳800人观看演出。通过免费放映红色电影、开展非遗展演,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老建筑在功能转换中找到了新的活力。剧院周边的老街则打造成电影主题文化街区,用墙体画的形式表现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眾多经典角色。

  广平村充分挖掘丰富的非遗资源,组建文艺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由党员带头,匯聚了核心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退休干部、文艺爱好者,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将“八朵云”的灵动、“五马破曹”的气势、“水乡门歌”的韵味带到游客面前,每年开展非遗宣传推广、演出活动20余场,惠及群眾超2万人次。2024年,非遗“五马破曹”作為安徽省唯一代表项目,参加了上海“元宵节行街会”非遗展演,大放异彩。

  依托千亩桃园的生态资源和非遗资源,广平村连续几年举办的赏花节和採桃节,都吸引了数万游客慕名前来,沉醉於“桃之夭夭”的诗意盛景,体验亲手採摘的田园乐趣,感受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连续两年在广平影剧院成功举办的春季“村晚”暨年货文化节,将程家市麻油等本地物產与精彩的非遗展演、民俗活动有机结合,不仅為游客奉上了一场视听与味觉的双重盛宴,也促进了產业振兴。广平村“小龙虾”“桃”產业链持续发展,程家市麻油等传统名產借力文旅推广销路更广,王若炎更是荣获了“安徽省乡村工匠名师”称号。

  人居环境,是最直观的文旅名片。广平村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尊重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惯,拒绝大拆大建的生硬改造。漫步村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於家家户户门前那一道由竹篱笆精心围起的风景线——整洁实用的小菜园生机盎然,点缀着鲜花的小花园赏心悦目,果实累累的小果园充满野趣。不仅满足了村民的生產生活需求,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和田园野趣,将“农的本质、村的面貌”诗意呈现,完美实现了“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目标。它们不再是封闭的庭院,而是向游客敞开的一扇扇窗口,展示着乡村生活的本真之美,成為游客镜头下最具“打卡”价值的乡土景观。

  公共空间精心打造,花塘人家的水岸景致,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古朴民居,营造出寧静和谐的水乡韵味。开阔的桃花广场和文化大舞台,不仅是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跳广场舞、举办活动的场所,更是大型非遗展演、民俗节庆的核心舞台,将静态的环境之美与动态的文化之魅完美融合。引人驻足的时光长廊展示着童年时期的经典游戏:踢毽子、跳皮筋、摔面包、投沙包,还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的全椒老照片:赤镇赛龙舟、老汽车站、老城中心,游客漫步其间,重温旧时光,感受浓浓的怀旧氛围,大大增强了游览的文化体验感和沉浸感。

  优美的环境成為非遗展演的天然舞台,深厚的文化為田园风光注入灵魂,共同构建了一个让村民自豪、让游客向往的诗意文旅目的地。广平村以文化為笔,饱蘸乡土本色与时代精神,在希望的田野上精心描绘着一幅產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富春山居图”。(胡然)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