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武汉地铁规划图-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交通图-武汉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1938年5月徐州失守,日军沿平汉、津浦两路南下,直逼武汉。为了阻止日军的攻势,蒋介石下令掘开黄河大堤,“花园口”从此世界闻名。但是,在最初的地点选择上,国军是准备炸开赵口的黄河大堤,为什么最后改在花园口了呢?

  1938年5月底,土肥原的第14师团已经剑指开封;6月1日深夜,蒋介石终于下定决心,批准了第一战区关于炸开黄河堤坝阻拦日军的建议。根据专家的建议,决堤地点选在了中牟县的赵口,理由有2点:第一,日军此时正在中牟下游集结,对日军造成伤害最大;第二,黄河在此处决堤,可以流经故道,从安徽注入淮河,给百姓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下图:被淹没的日军第14师团装甲车)

  上头拍板了,地点也定了,具体执行就落到第20集团军司令商震的头上。6月5日凌晨,商震派出一个团急奔赵口,在漆黑的夜色中,国军士兵们挥汗如雨。有人说,决堤还不简单,炸药炸个口子不就完了吗?多大点事!那你就太天真了!

  由于黄河堤坝太结实,士兵从凌晨挖到第二天中午,才勉强掘出个小口子。随后,工兵运来炸药准备把口子炸开,哪想到一声爆炸,坍塌的土方又把本就不大的口子给堵上了。忙活了一天结果白干了,士兵们又拼命挖,想把口子挖开。

  消息传到商震那里,一向沉稳的他也着急了。此时日军正在攻打开封,而中牟距离开封不过百公里,所有人都紧张到了极点。就在这时,蒋介石打来电话,询问决堤进度如何,商震如实回答:“挖掘近乎失败,需要重新寻找地点。”

  其实,蒋介石对于炸开黄河堤坝也是很纠结的,因为专家明确告诉他,受灾的群众可能会超过800万,至于会淹死多少人,没人能给出答案。但是,作为一个军政强人,他最终还是决定这么做,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出发点是基于整个抗日大局。

  听到商震的汇报,蒋介石说道:“土肥原的部队已经打进开封了,6月9日中午我会再打电话”。这意思很明显,他给了商震3天时间解决问题。商震也不含糊,立刻叫来39军军长刘和鼎,下令:“最迟到6月9号中午,黄河大堤必须挖开,否则军法处置。”随后,又让新8师的蒋在珍带一个团,协助刘和鼎掘堤。

  6月6号,刘和鼎亲自带人来到黄河大堤,在之前那个决口处以东30米重新开挖。但是炸药用了不少,黄河堤坝仍旧稳固如山,死活不决堤。此时,日军正从开封向郑州杀来,前锋部队甚至已经在中牟跟国军接火,刘和鼎急的都快用脑袋撞河堤了。

  这时,新8师的熊先煜团长提议,要是实在挖不开,不如在我们防区的花园口挖。商震皱着眉头问道:“赵口挖不开,换到花园口就能行?”他还是坚持在赵口挖,毕竟人多力量大,一天挖不开,3天还能挖不开吗?可是熊先煜刚走,商震就打来电话,同意在花园口决堤,因为蒋介石等不及了。

  花园口位于赵口以西40公里,正好处在黄河拐弯处,按理说受到的压力大,也就更容易被冲垮。经过实地勘查,大家认为选在关帝庙西300米处最适合,黄河决堤后可以经贾鲁河注入淮河。方案就这么定了,一位叫张国宏的水利专家仰天长叹:“弱国的无奈啊!”作为军人,熊先煜等人也感到耻辱,可是他们也没办法,只能跪在大堤之上,遥望黄河下游,泪流不止!

  这一次,有了水利专家的指挥,进度一下子就快了起来,附近的村民也赶来帮忙,3千人在黄河大堤上挖了整整2天2夜,终于在6月9号早上8点,在大堤上挖开一个大口子。汹涌的黄河水向下游扑去,决口也越来越大,不一会就冲开了接近20米。

  蒋介石松了一口气,商震赶在中午之前完成了任务,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刘和鼎、熊先煜的心情明显复杂很多,黄河大堤毕竟是他们指挥挖开的,以后会成为抗日英雄,还是民族罪人呢?

  第二天,花园口暴雨如注,河水暴涨,决口冲开了30米。汹涌的河水裹着泥沙,从河南一直淹到江苏,数十万百姓被淹死,上千万人受灾。那么,掘开花园口黄河大堤,真的起到作用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日军第14、第16师团被洪水围困,直到7月7日才从洪泛区脱身;蒋介石的中央军主力因此得以休整,并投入到后来的武汉会战中去。从长远来看,黄河决堤后形成了一个横贯豫东南的巨大屏障,将中日军队隔离开来,这一隔就隔到了1944年,陕西以及中原大部分地区得以保存。如果没有这条新黄河,日军极有可能攻占陕西,再拿下湖北,如同两个钳子一般包围四川。到时候,就算国民政府退到了重庆,也不可避免地落入日军包围的境地。

  所以,花园口决堤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各位看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一起讨论分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