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武汉地铁规划图-最新线路图、路线图、时刻表、运营时间、交通图-武汉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是在交流与互鉴中增进互信、在开放包容中走向繁荣,还是滑向“新冷战”的深渊?9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大家纷纷表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并积极展开对话交流,才能推动世界文明走向未来。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各有千秋的文明,不同的文明凝聚着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文明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埃及前外交部长纳比尔·法赫米以中国和埃及两大文明古国为例,阐释了文明的多姿多彩。“每当世界各地的游客看到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就能想起埃及,看到长城、熊猫就想起中国。我们需要去理解、尊重不同的文化。”

  今年3月,中国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呼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论坛上对倡议表示了赞赏。她介绍,为了保护好不同文化的多元价值,推动多元文化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发布《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强调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从这个角度而言,倡议和宣言方向一致,她再次强调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为了人类子孙后代的利益,应该承认和肯定它的这一特性。”

  当前,全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气候和环境变化、和平与发展进程减速等给人类的未来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此背景下,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直接呼吁,必须抵制一切愚蠢的分离或停止全球化的想法,不同的文明之间应该积极展开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对话。面对部分西方国家挑唆和“脱钩”的主张,他直言“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

  本次论坛上,与会嘉宾再次强调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纳比尔·法赫米表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文化的多样性是常态,我们要停止排他性的文化观,因为所有的文化都是平等的,我们不是需要共同的文化,而是需要兼容不同的文化,理解欣赏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关心全球共同利益和利益间的平衡。”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斯泰利奥斯·维尔维达基斯同样认为,文明不应该封闭,更不应该强加于人,而应该有充分交流和对话,否则就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我们应该横向比较不同文化的价值和闪光点,通过交流促进各种文明的继续进步,激活发展潜能。”

  以史为鉴,文明交流互鉴究竟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以中国为例进行了阐释,中国善于向其他民族和文明学习,能够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其他文明的长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以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中华文明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界。他表示,尽管任何一种文明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保持先进,更不一定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但“经久不衰的文明、文化,都是不断吸取其他文明的精华、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的结果。”

  伊琳娜·博科娃也以中国的古代丝绸之路为例,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伟大,正是在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共同塑造了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文明,催发了发明和创造,丰富了知识和学术,孕育了文学和科学瑰宝,以及世代相传的传统和艺术实践。”她表示,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文化、教育、科学等合作的关注,同样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的延续,旨在与沿线各国人民和国家之间建立信任、信心和相互理解。

  文明交流互鉴,在今日亚洲同样具有积极意义。泰国前总理阿披实·维乍集瓦表示,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可将亚洲各国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摇篮。我们应该携手分享经验、交流文化、增进理解,容忍文化文明的多样性,甚至容忍批评,共促亚洲和平与繁荣。”

  在世界文明的大舞台上,古老的中华文明如何向世界讲述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今日中国的蓬勃生机以及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如何与世界文明深化交流互鉴?葛剑雄表示,曾经的中国以无比的自信吸纳着世界文明,佛教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本土化后,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近代日本人用汉字翻译西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名词术语,也被中国采用。今天的中国同样应该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继续尊重、欣赏并借鉴其他文明,并吸纳优秀的文化为我所用。对世界文明的兼容并蓄,将最终让中华文明在世界发挥更大的影响,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香港导演唐季礼,则建议以影视为载体,搭建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最近几十年,中国引进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电影,让我们通过影视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传统。以李小龙、成龙、李安等为代表的电影人,也成功把中国文化推介到海外。西方观众对于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认知,也多通过中国电影。”如果说以前的电影让中国功夫在海外深入人心,未来唐季礼则建议中国电影加大航天科幻题材、人工智能高科技题材等类型片的创作,从更多角度展示今日中国的魅力,同时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以更多优秀的作品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则强调,在今日中国更需塑中华文化之“形”。要凸显中华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在比较与对话中充分把握民族艺术的独特性,要融入新时代、进行新创造、实现新成就,最终共促世界文明的共生。

关键字: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